三公扑克牌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三公扑克牌 -> 学科建设 -> 三公 规划 -> 正文

三公扑克牌 学科与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2016-09-23   来源:   点击量:

           
三公扑克牌 学科与专业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及《体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年)》精神,为促进我院学科与专业建设,结合“国家体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国家海洋战略”产业结构调整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休闲体育服务类专业人才需求的实际,结合学校与三公 实际,特制定本“十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2016-2020年)。

一、学科与专业现状
 (一)“十二五”期间学科与专业建设的主要成效
   (1)专业建设
    2013年9月增设《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进入新阶段,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实习基地建设,科研方向等工作进一步拓展。引进博士1人,在职攻读高一级学位4人,增加实习基地2个,“国家体育文化研究基地”运行良好,“体育职业资格培训基地”评估优秀,获批“中国红十字会—湛江训练基地”,都标志着三公 学科平台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科研工作
    “十二五”期间,三公 加大了青年教师科研基金立项资助、校级科研项目资助力度,并加强了项目的申报辅导、专家预答辩、规范申报材料等环节的辅导,高级别项目的增长势头良好。5年间,我院教师获国家级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9项(省社科基金2项,省社科联2项,省教育厅规划项目2项,省创新强校项目3项),校级以上奖励20余项(含体育竞赛,教学成果奖),出版学术专著2部。科研到账经费逐年增加。
   (3)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近年来,三公 通过教学改革,开展全员育人,全面提升学生培养质量。2011年至今,积极参加“全国救生锦标赛”、“全国大学生网球锦标赛”、“全国大学生棒垒球锦标赛”等体育赛事,均取得优秀成绩。此外,结合休闲体育专业建设需要,对“全国大学帆船锦标赛”、“海峡两岸帆船锦标赛”高度重视,在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带动改专业方向的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质量提升。
   (4)师资队伍不断优化
    “十二五”期间,三公 根据学科建设和教学工作的需要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在职教师报考高一级学位、职称晋升、高学历人才引进,优化师资队伍。三公 总数55人,其中,专任教师45人、管理5人,教辅5人。

(二)主要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管理机制单一,评价体系滞后
    教学、科研、训练、服务社会是体育教师的四大工作内容,认识管理和考核评价体系不够科学,以论文、项目数量和教学工作量为主要指标的评价方式不能有效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科研基础薄弱,科教协同机制不畅
    教学工作量繁重和科研基础薄弱导致了我院教师“重教学、轻科研”的倾向。每年人均600工作量,教师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工作中,仅有极少数人出于职称晋升的考量,才在项目申报和学术论文的科学研究中投入了比教学更多的精力。这客观上导致教师弱化理论学习,教学实践缺乏科学研究的支撑,学科建设理论基础薄弱。
   (3)师资队伍建设滞后,高层次人才缺乏
    受学科因素限制,师资队伍建设滞后,三公扑克牌 在十二五期间,只引进人才1名,师资队伍固化,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不尽合理;师资队伍高水平人才缺乏,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数仅有1人,严重限制三公 学科建设发展。很难有组织的科学研究推进不足,研究人员单打独斗的状况也比较普遍,三公 尚没有形成高效合作、研究实力均等、凝聚力强的研究团队。

(三)“十三五”期间学科与专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发展机遇
    以安全问题研究对接服务 “海洋”战略发展。以帆船帆板、游艇、海岛生存、海钓、潜水等为主体的“滨海体育休闲”活动成为滨海旅游的重要内容。但对于活动开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利益安全和运营风险却甚少被关注,更缺乏系统化、针对性、前瞻性的研究。因此,以我院发起以安全为核心的“‘滨海体育休闲’安全问题协同创新中心”,整合我校现有的法学、经济学等学科和平台优势,整体考虑滨海体育休闲活动基础设施、活动组织、活动管理、安全预案定制等领域的安全风险,设计合作发展与安全一体的战略设计,开展学科和培训平台建设,将是我院今后对接国家海洋战略,快速提升影响力,不断提升发展层次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2)学科机遇
    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提出,要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广东海洋大学目前有3个博士学位学科,学校引导和支持三公 优化学科结构,凝练学科发展方向,突出学科建设重点,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激发三公 内生动力和活力。三公扑克牌 作为二级三公 ,应在学校的大力指导下,发挥自身的特色优势,及时抓住这一推进优势学科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以服务海洋战略(滨海旅游——滨海体育休闲)安全战略和保障体系建设为目标,形成紧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的快速响应机制,打造国内一流的培训平台,快速提升学科整体影响力。
   (3)人才机遇
    国发46号文为体育事业发展制定了明确的发展蓝图,国家海洋战略为滨海体育旅游带来无限生机。广东省体育事业发展、滨海体育休闲事业发展、广东省海岛旅游开发与建设,加大了对具备“体育产业开发视野”和“滨海体育休闲活动组织与管理”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产生大量需求。这种综合型人才不仅要求了解滨海体育休闲活动规律,还要熟悉滨海体育休闲活动的策划、组织与管理。目前,我院在社体、休体两个专业的办学基础上,如何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改革,凝练办学特色,不断提升就业竞争力,培养海洋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复合应用型人才,既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

二、学科与专业建设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思路
(一)专业建设发展思路
    夯实办学基础,凝练办学特色、做精特色专业;注重海洋学科与体育学科的融合发展;分层建设,提高办学层次。
(二)指导原则
    以教育部提出的“以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注重提高质量,努力办出特色”作为宗旨,用新时期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来指导专业的教学改革,充分体现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结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系统加强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培养模式的改革,全面提高学生对市场的适应性和毕业生质量。


三、学科与专业建设发展的目标(含总体目标和年度分解目标)
(1)提高办学层次
    以本科教育为主,逐步发展研究生教育。在现有基础上力争在5年内逐步建设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建成体育专业硕士点。在办学规模上,确保体育专业在校生600人左右,努力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休闲体育专业建设成校级重点(特色)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建设成省级重点(特色)专业,争取在省内外创造出良好声誉。
(2)加强课程建设
    在课程建设上力争建成省级精品课程1-3门,建成校级精品课程3-5门;慕课1-3门。
(3)师资队伍建设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力争每年引进博士学位教师2-3人,培养省市级学科带头人1-3人,中青年骨干教师2-5人,进一步提高高学历教师的比例,使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教师的比例达到60%左右。
(4)团队建设
    巩固现有特色课程教学团队;建成方向明确、特色鲜明的科研团队,凝练团队研究方向,提升重点项目申报能力。力争申报国家级课题1-4项。省级以上科研立项课题年均4-10项;争取申报成功2项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或科研成果奖。

四、学科与专业建设发展的重点任务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各专业完善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凝练各专业办学特色,强调技能与素质并重,强调以应用性能力培养为主导。
    2、加强校企合作,进一步加强与“广州长隆”、“湖光岩”、“深圳七星湾、深圳湾游艇会”“地方体育局”合作办学。
    3、丰富校企合作方式,与实习基地联合开展“课程定制”、“创业辅导”“专项奖学金”等活动。

(二)提高办学层次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强研究生指导教师的培养力度,每年增加硕士指导教师资格人数1-2名。增加体育专业硕士或体育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三)科研团队建设
    建立滨海体育为特色的科研团队,加强对滨海体育文化、滨海体育产业开发、滨海体育休闲活动组织策划等研究。

五、学科与专业建设发展的保障举措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项工作小组
按照不同的角色,明确分工,分块负责目标管理、顶层设计、任务分解、统筹协调和过程跟踪与督导,确保专业建设取得预期效果。
    2、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基本保障
加强岗位设置管理,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改革评价激励机制,引导教师潜心教学科研,激发师资队伍活力。以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为领军人物带动课程与专业的发展。
    3、以课程建设带动专业建设
提高办学水平,核心是课程建设的水平。把课程建设作为带动专业建设的龙头,夯实课程建设基础,整合教学资源,培养好学科带头人,凝练教学团队,将课程建设的成果运用于专业建设和教学效果。
    4、以科学管理提高办学效益
大力推进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确保管理重心下移,使各专业教研室承担专业建设、教学管理、课程建设、实习实训等方面职能,同时,建立健全相应奖惩制度,提高管理效率和效能,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5、争取经费投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专业建设的经费投入包括实验室、实习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也包括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投入,以及用于支持与专业建设有关的教研科研立项、优秀成果奖励等。